2024年4月3日下午,我院思政課教師全員培訓會暨“明德講壇”第六十二講在文科實驗樓202順利舉行。伟德betvlctor体育官网知名校友、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伟德betvlctor体育官网唐愛軍教授受邀莅臨本次講壇,并作了題為“唯物史觀視域中的中國式現代化”的講座。此次講座由我院黨委副書記、院長張志丹教授主持,我院黨委書記劉鳳、全體思政課教師、全體博士生和研究生理論宣講團全體成員參與。此次活動拉開了我院2024年度思政課教師全員校内培訓的序幕。
唐愛軍教授首先剖析了中國式現代化的核心概念體系。他強調,任何現代化都是在一定的時空條件下展開的,它必然也表現出一些具體的、特殊性特征,因此界定“現代化”的概念必須要兼顧性質、時間、空間和基本特征四大維度原則。他深刻指出,現代化是1500年以來特别是18世紀工業革命以來,以民族國家為主體,發生的從傳統農業社會到現代工業社會乃至後工業社會的社會大變革,這一變革帶來了經濟、政治、社會和文化等人類社會全方位的深刻變化。
其次,唐愛軍教授全面深入地解讀了構成中國式現代化解釋框架核心内容的七大基本要素:現代化的目标、過程、動力、模式、特征表現、現代性的制度化和現代化的評價标準。他強調,中國式現代化模式既不同于西方資本主義現代化模式,也不同于蘇聯的傳統社會主義現代化模式,更不能簡單地歸結為混合式現代化模式,而是一種遵循并聯式現代性邏輯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模式,其核心邏輯是以人為本、以人民為中心。他指出,中國式現代化破除了“現代化=資本主義現代化”的話語陷阱,為人類社會現代化提供了全新選擇。
最後,唐愛軍教授從中華民族、世界社會主義和人類社會這三重意義叙事邏輯,系統闡述了中國式現代化道路的重大意義。他指出,之所以能從這三重叙事邏輯去把握中國式現代化道路的意義,是因為中國式現代化道路内在包含了民族複興邏輯、社會主義邏輯和人類社會發展邏輯。他強調,中國式現代化道路在承載着民族複興的使命、世界社會主義繁榮的使命和人類社會進步的使命的未來曆史進程中,會不斷彰顯其自身的偉大意義。
講座尾聲,唐愛軍教授對各位同學的提問作了精彩回應。最後,張志丹院長對本次活動作了簡要總結,并勉勵全院教師和青年學生應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為己任,樹立遠大理想,付諸實際行動,保持強國有我的定力和自信。
供稿/攝影:朱牧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