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進一步加強研究生的學術訓練,營造敢于探索、大膽創新的學術氛圍,全面提升研究生學術論文質量,我院研究生會、研究生工作坊于6月16日晚6:30,在徐彙校區文科實驗樓410會議室舉辦第二期“青馬同行”博士學術沙龍。院長張志丹教授和博士生導師陶慶教授、賈淑品教授作為點評嘉賓出席活動。沙龍主講人2020級博士研究生都曉琴、姬全生、張濤和學院部分碩博研究生參加了活動,2021級全體碩博研究生以線上方式全程觀看了直播。沙龍由博士研究生窦秉慈主持。
會上,張志丹首先對第二期學術沙龍的成功舉辦表示了祝賀。他提出,要通過學術沙龍的舉辦,為我院廣大研究生搭建起良好的學術交流平台,通過學術話題争鳴、專題活動、經驗交流等形式多樣的學術沙龍活動,讓研究生們在研讨中交流學術心得、解答學術難題、鼓舞學術興趣、凝練學術成果。
在成果分享環節,都曉琴博士在《論新型政黨制度優勢轉化為國家治理效能的邏輯路徑》一文中指出,在推動國家治理現代化的政治實踐中,我國新型政黨制度具有獨特優勢,已經展現出強大的政治引領效能、凝心聚力效能、科學決策效能和制度穩定效能;姬全生博士在《國家生态治理現代化的制度邏輯》一文中指出,新時代國家生态治理現代化制度的演化沿着制度體系、制度執行、制度效能和制度自信四個維度漸次展開,彰顯了其理論邏輯、實踐邏輯、效力邏輯和價值邏輯;張濤博士在《黨的青年價值觀教育的百年曆程與當代啟示》一文中,圍繞黨的青年價值觀教育的曆史、黨的青年價值觀教育的基本經驗、黨的青年價值觀教育的當代啟示三部分進行了闡述。
在嘉賓點評環節,三位點評嘉賓以一講一評的方式,從文章的研究方法、選題視角、研究規範、邏輯結構等方面,進行了精彩的點評和指導。
随後,《政治人類學評論》雜志主編陶慶圍繞雜志的辦刊曆程、刊物宗旨、刊物特色及投稿要求對《政治人類學評論》進行了重點介紹,并鼓勵我院博士積極參與撰稿,争取發表。
最後,賈淑品教授進行總結,希望同學們積極參與學術沙龍活動,相互交流、分享心得、互幫互助,進一步激發科研興趣、明确科研方向,度過充實而有意義的研究生學術生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