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4月23日,我院與伟德betvlctor体育官网知識與價值科學研究所、《青年學報》編輯部等單位共同承辦的“勞動幸福·社會生活條件·共創美好生活”——第七屆全國勞動人權馬克思主義論壇在滬順利舉行。由于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和疫情防控要求,此次論壇全部在線上進行,來自全國各地400 餘名專家學者以“騰訊會議”方式參會。
主會場截屏圖
論壇首先進行了青年優秀原創論文獲獎頒獎儀式。伟德betvlctor体育官网知識與價值科學研究所所長、博士生導師何雲峰教授宣讀了評選的程序和标準,并宣讀了獲獎名單。第七屆全國勞動人權馬克思主義論壇從大量的應征論文中優選了140 餘篇會議論文受邀參會。其中,作者為副教授及以下職稱的論文共100餘篇。經專家評審組匿名評審,評選出一等獎1 名、二等獎3 名、三等獎6 名、優秀獎18 名。評選嚴格按照學術至上的标準,并堅持價值中立的原則,體現了論壇組委會對培養青年學者的重視。
宣讀青年優秀原創論文獲獎名單
上午論壇舉行了主旨發言,由東華大學伟德betvlctor体育官网院長王治東教授主持。伟德betvlctor体育官网何雲峰教授、中國人民大學李石教授、東北大學田鵬穎教授、河北大學黃雲明教授、南京信息工程大學徐海紅教授、汕頭大學成海鷹教授先後做了精彩的學術報告。他們的發言既各具特色又緊扣論壇主題,核心關切都是主張隻有内生性和共享性勞動,才能實現勞動幸福,也才能共創美好生活。
伟德betvlctor体育官网何雲峰教授在題為《勞動内生動力與共創美好生活》的主旨發言中認為,美好生活語境下既要充分調動又要大力保護齊心共創美好生活的勞動内生動力。要使勞動過程本身充滿可享受性,成為美好生活最重要的組成部分,才能持久地激發每個人的勞動内生動力。新時代,一定要做到充分調動每個人的勞動内生動力和保護每個人的勞動積極性并重,使每個人都能充滿勞動内生動力,才能共同創造出美好生活。隻有人人盡力而為,充滿勞動熱情,共同創造,共同享受,才有可能讓生活達到所期待的美好狀态。同時,還要促進每個人有機會不斷地發展自己的勞動能力,隻有共同發展,才有可能感受到生活的美好。現實中,往往會出現有勞動能力卻缺乏勞動積極性或者不願意提升勞動能力的現象。這表明,勞動内生動力不足會表現為兩種情況:一種是參與勞動的積極性不足,另一種是自我發展的動力不足。這兩種動力不足都會影響美好生活的有效推進。其形成原因很複雜,既有享樂主義等不正确勞動觀念的影響也有其他很多因素。何雲峰強調,解決這個問題的最佳選擇是,大力提高勞動的美好性和可享受性,保護勞動者的誠實勞動積極性,提升每個人自我發展勞動能力的願望,從而提高勞動者齊心共創美好生活的勞動内生動力。這需要從許多方面同時着手,既要在全社會層面徹底貫徹以“因勞稱義”為普适法則,做到勞有所獲,所獲必有勞,更要提高勞動的屬人性,也要注重生産力的相對均衡發展以推進各行各業都能有相似的勞動舒适度和勞動解放程度,還要不斷完善社會治理以加大勞動道義的維護力度,普遍地一視同仁地管理好勞動收入的普遍納稅,全面實現勞動平等以推進階層流動,普遍改善勞動條件,提升勞動自由自主程度。尤其是要加強勞動價值的普遍保護,讓每個勞動者充滿勞動熱情,保持個人和全社會勞動價值創造力的可持續。因此,提升勞動内生動力是一個巨大的系統工程。
何雲峰教授做主旨發言
中國人民大學李石教授在題為《數字勞動與共享前景》的主旨發言中認為,資本經曆了産業資本、金融資本、數字資本三種發展形态。在網絡時代,數字正在成為一種全新的資本。數字正在以各種人們可能想到的方式創造利潤。在網絡時代,“流量”為王,“流量變現”是 數字創造利潤的根本途徑。誰能吸引更多的“流量”,或者說“粉絲”,誰就擁有更多的資本,就能創造出更大的利潤。其次,在她看來,網絡經濟時代依然存在着各種各樣對“數字資源” 的壟斷以及由壟斷而産生的包含剝削的獲利方式。其中,所有對“大數據”的利用本質上都 是通過壟斷數據資源而獲得利潤。最後,解決“數字資本”所包含的“剝削”問題的根本并不在于分清勞動的歸屬,而在于調節社會分配的适當安排。在她看來,以國家權力為基礎,通過适當的制度設計對數字資本進行合理的管控,以達到所有人對數字資源的共享,是實現“共享發展”的必由之路。
李石教授做主旨發言
東北大學田鵬穎教授在題為《勞動教育的本體地位、本體價值及實踐創新》的主旨發言中認為,勞動教育首先具有重要的本體地位。勞動與教育的必然聯系在于勞動為教育提供曆史的、現實的基礎,而教育則是促進并優化勞動的途徑。其次,勞動教育具有特殊的本體價值。勞動實踐是精神、道德、信念産生的前提;勞動能夠促進學生肢體與感官、頭腦與心靈的協調配合,在領悟勞動真谛的同時加深對知識的理解,開拓想象能力,激發創造能力。勞動教育融入體育,能更好、更全面地使學生在強身健體、磨煉意志的同時,鍛煉了身體協調能力,提高了專業技能水平。勞動教育融入美育教學,能夠增強學生對自然、生活和社會的直觀感受,形成在勞動過程中發現美、領悟美、創造美,塑造正确的審美觀。最後,勞動教育是未來國家建設者理解勞動本質、認識勞動價值的重要途徑,在實踐的過程中應抓住理論根本,避免教育的形式化,在“五育共育”的基礎上不斷進行探索與創新。
田鵬穎教授做主旨發言
河北大學黃雲明教授在題為《論馬克思法哲學思想的勞動哲學基礎》的主旨發言中認為,馬克思的勞動哲學是其法哲學的理論基礎,從勞動哲學出發才能真正理解馬克思在法哲學發展史上的革命性創新。在他看來,馬克思基于勞動哲學的法哲學思想體系不是一般的法學知識體系,是法學研究和法律相關問題思考的世界觀和方法論。從勞動本體論出發,法律究其本質而言也是一種社會實踐,是主體與客體、主觀與客觀的對立統一,它不是純粹的社會精神現象;從勞動辯證法出發,法律具有确定性也具有靈活性,确定性的基礎是事物的法理本質,靈活性來自于社會主體的主觀價值追求;從勞動曆史觀出發,經濟活動與法律之間關系的本質是兩種社會實踐的互動,物質生産勞動是法律實踐的基礎,是因為較之法律實踐,物質生産勞動是人類更基礎性社會實踐;從勞動人道主義價值觀出發,物質生産勞動是人的價值、尊嚴以及享有權利的基礎。
黃雲明教授做主旨發言
南京信息工程大學徐海紅教授在題為《生态勞動與生态産品的内在邏輯》的主旨發言中認為,生态産品是自然生态系統和人類勞動共同作用形成的維護生态安全、提供生态系統調節功能、滿足人民群衆優美生态環境需要的産品和服務。生态産品價值的實現離不開人類勞動的生态化,而生态勞動是人與自然之間的良性物質變換過程。而在資本主義條件下,人與自然之間的物質變換出現裂縫,人類财富創造能力越強,而自然财富的生産能力卻越弱,自然财富生産和人類财富生産走向分裂,生态産品的供給能力下降,自然和人類無法為人類提供更多優質的生态産品。對于我國而言,隻有構建生态産品的價值實現機制,以人與自然為共同主體,以生态勞動為實踐基礎,以政府調控和市場機制的有效協同為基本路徑,才能滿足廣大人民群衆的美好生活需要,進而全面推進中國綠色發展。
徐海紅教授做主旨發言
汕頭大學成海鷹教授在題為《人工智能時代的勞動與享受》的主旨發言中認為,人工智能正在使人們的生活變得更容易、更方便和舒适感。随着人工智能的更大發展,一方面越來越多的勞動可以交由 AI 代替,但勞動,特别是腦力勞動和創造性勞動卻很難被代替,即使可以被部分地代替,生活還是不可能被代替,因為享受生活總是人類自己的分内事。在她看來,生活中極其重要的内容将是人如何适應新的勞動并享受更多快樂。另一方面,人類也面臨着如何正确處理勞動與享受關系的新問題,這也是人類将會受到的新挑戰。勞動與享受的關系首先表現為,勞動是人的第一需要不會因為人工智能的發展而改變;其次,雖然人工智能時代人的享受在增加,但它仍然是勞動的回報,跟随勞動而來;再次,有勞動才有享受,享受來自勞動。最重要的是享受美好生活的目标也要由勞動來創造。
成海鷹教授做主旨發言
當日下午,參加第七屆全國勞動人權馬克思主義論壇的代表分為四個分論壇展開了全方位、多視角的學術探讨。
第一分論壇由華僑大學許鬥鬥教授主持,在此論壇中,專家學者以“馬克思主義勞動理論”為主題,圍繞勞動本體論、勞動與時間的關系、勞動與勞動價值、非物質勞動、勞動自由、勞動過程以及人工智能如何創造美好生活等問題進行了廣泛而深入的學術讨論。學者們一緻認為,馬克思主義勞動理論研究必須緊密聯系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勞動實踐,形成有中國特色的新時代馬克思主義勞動理論。
第一分論壇會場
第二分論壇由伟德betvlctor体育官网特聘教授高惠珠主持,在此分論壇中,專家學者緊緊圍繞“勞動幸福、美好生活、共同富裕”的核心議題,從勞動幸福、美好生活、共同富裕三者的内在含義、三者之間的辯證關系以及其實現的路徑探索等諸多方面進行了深入熱烈的讨論。學者們一緻認為,美好生活和共同富裕的實現離不開勞動幸福這個先決條件,唯有保證勞動幸福,美好生活和共同富裕才能得以實現。
第二分論壇會場
第三分論壇由《青年學報》主編劉宏森教授主持,在此分論壇中,專家學者以“勞動精神與勞動教育”為主題,深入探讨了勞動精神與勞動教育的基本概念與構成要素、勞動教育的發展曆程以及這兩個領域出現的新現象等話題。與會專家們一緻認為,大力弘揚勞動精神,盡快完善勞動教育體系,重視勞動教育的作用,這是實現勞動幸福的重要途經。
第三論壇分會場
第四分論壇為青年專場,由浙江金融職業學院牛濤教授主持,專家學者主要圍繞“勞動與當代中國”的核心議題展開研讨,就人工智能、數字勞動、勞動教育、勞動自由、自由時間等學界前沿議題和熱點問題展開了深入的學術交流。與會專家一緻認為,實現勞動幸福,改善社會生活條件,共創美好生活,是我們的共同目标。
第四分論壇會場
本屆論壇曆時一天,議題廣泛,讨論熱烈。與會代表達成一緻的共識是,在建設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過程中,必須加強勞動教育,在全體人民心中牢固樹立勞動最光榮、勞動最崇高、勞動最偉大、勞動最美麗的觀念,讓全體人民進一步煥發勞動熱情、釋放創造潛能,通過勞動創造更加美好的生活。
(供稿:伟德betvlctor体育官网知識與價值科學研究所,截圖與執筆:潘二亮、王紹梁、李曉霞、張蕾、魏豔平、喬佳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