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德講壇”第五十五講“關于文明沖突論的發展哲學解讀”開講

發布者:徐劍雄發布時間:2022-05-07浏覽次數:10


為紀念馬克思誕辰204周年,深入探讨馬克思主義理論的當代價值,充分發揮其對人類文明的引領功能,202255日下午14點,伟德betvlctor体育官网“明德講壇”第五十五講通過“騰訊會議”線上平台開講,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伟德betvlctor体育官网邱耕田教授應邀作了題為《關于文明沖突論的發展哲學解讀》的講座,此次講座由院長張志丹教授主持,我院全體教師、博士生、碩士生參加,另有全國高校衆多師生參加旁聽。

邱耕田教授以塞缪爾·亨廷頓的《文明的沖突與世界秩序的重建》一書為載體,圍繞“從福山的曆史終結論談起”“不是文明的沖突,而是發展模式的博弈”“權力=發展力”“‘文化認同’?‘利益認同'!”“以習近平文明觀看待人類文明的交流和發展”等方面深入解讀了文明沖突論的發展哲學。

首先,邱教授認為,福山的曆史終結論在錯誤地認為自由民主制度是“人類意識形态發展的終點”和“人類最後一種統治形式”的同時,也蘊含着“發展模式沖突論”的重要理論信息亨廷頓的著作《文明的沖突與世界秩序的重建》一書則為人們建構了一種新的認識框架或“範式”,這就是“文明範式”認為一切的沖突都可以歸結于“文明沖突論”。

其次,邱教授表示,我們需要明确的不是文明的沖突,而是發展模式的博弈。他指出,在馬克思主義文化觀看來,文化是為人所特有的東西,是以人的生産實踐為基礎的人的發展實踐的創造。狹義的文化概念僅僅屬于發展意識的範疇,廣義的文化則同時存在于發展存在和發展意識當中。但無論是發展存在和發展意識,又都構成于具有高度綜合性和概括性的發展模式之中。

再次,邱教授指出,亨廷頓權力等同于發展力,無論是作為“軟權力”的價值觀,還是作為“硬權力”的軍事力量,實則都是發展的産物和發展模式的構成要素。文明或文化是外在的、結果性的,而對文明或文化起着支配作用或決定作用的則是其背後的發展或發展模式。概言之,是差異化的發展導緻了發展模式之間的競争甚至沖突。

最後,邱教授強調,要以習近平文明觀來看待人類文明的交流和發展。《文明的沖突與世界秩序的重建》蘊含“西方中心論”意,竭力從文明或文化的角度為西方霸權包括文化霸權進行辯護。因此,在弱肉強食的國際社會,一個國家要想維護自己的尊嚴和國格,一方面要維護國家的統一、有序和安全,抵禦外部的不良影響;另一方面要堅持獨立自主方針,通過改革開放把自己做強

講座尾聲,邱耕田教授與同學們進行熱烈讨論,針對同學們提出的問題做了詳盡解答。

最後,院長張志丹教授代表學院向邱教授的精彩報告表示衷心感謝,并表示此次講座在馬克思誕辰之日舉行意義深刻,邱教授堅持馬克思主義唯物辯證法契合國家與民族發展主題的熱點研究,圍繞亨廷頓的著作展開,層層遞進步步提高,以國際性的視野聚焦中國現實問題,有深度、有高度,有溫度,進一步啟發了我院師生對于建設人類文明新形态中可能面臨各種理論與現實問題的思考,讓我們充分領略了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在新時代的強大魅力。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