緻敬國之瑰寶,德法教研部“行走的大思政課”走進宋慶齡陵園

發布者:蔡佳慧發布時間:2025-05-09浏覽次數:10


423日,思想道德與法治教研部青年教師許心、戴娜帶領學生來到位于徐彙區宋園路21号的宋慶齡陵園,開展了一以“緻敬國之瑰寶,傳承愛國情懷”為主題的“行走的大思政課”。來自2024級數學與應用數學、數學(師範)、數學人工智能實驗班等專業的40餘名同學參加此次現場教學活動。

宋慶齡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締造者之一、國家名譽主席,是舉世聞名的愛國主義、民主主義、國際主義、共産主義的偉大戰士,被周恩來總理譽為“國之瑰寶”。她的一生,始終與中國共産黨風雨同舟是為國為民、為人類進步事業不停息地戰鬥奮進的一生。宋慶齡陵園成立于1984年,是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全國紅色旅遊經典景區、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紅色文化傳承宣傳基地。


下午1時,師生們懷着崇敬之情抵達陵園。沿着陵園大道前行,同學們來到了宋氏墓地。宋慶齡先生長眠于此,墓前鮮花簇擁。全體同學整齊站立,集體低頭默哀,向先生緻以最崇高的敬意。講解員介紹了宋慶齡先生質樸的遺願:不願借助丈夫的名望和地位提高殡葬規格,更不想花費國家和人民的錢财。同學們深受觸動,被先生愛國愛民的高風亮節所感動。



随後,衆人移步至宋慶齡紀念館。踏入館内,137米長的展線如同徐徐展開的曆史畫卷,400多幅珍貴照片與100多件實物,将宋慶齡先生波瀾壯闊的一生生動呈現。從家庭背景到投身革命的契機,再到為中國獨立、民主、富強以及世界和平與人類進步事業所做出的傑出貢獻,講解員的詳細介紹讓同學們對宋慶齡先生的一生有了更全面、深入的了解。

展廳内,泛黃的書信、樸素的服飾、使用過的辦公用品,每一件展品都承載着厚重的曆史記憶。在一份宋慶齡先生寫給友人的信件前,同學們圍聚讨論,信中對中國兒童福利事業的關切,字裡行間流露出的仁愛與擔當,讓同學們深受觸動。



在介紹宋慶齡先生投身革命事業的展區,學生們在講解員的引導下,從曆史發展的規律角度思考。講解員指着牆上的曆史事件時間軸說道:“曆史的進程如同函數曲線,看似複雜,實則蘊含規律,就像宋慶齡先生在不同曆史階段的抉擇,都緊扣時代脈搏,推動社會進步。”同學們不禁感慨,先生的一生,真是為國為民、為人類進步事業不停息地戰鬥奮進的一生,是不斷追求、不斷探索,不斷認識新事物、接受新思想,緊随着時代腳步不斷前進的一生。

館内多媒體互動展區更讓參觀體驗豐富立體。通過VR技術,師生們仿佛置身于宋慶齡先生工作生活的場景,真切感受她為國家和人民不懈奮鬥的堅定信念。在模拟的宋慶齡先生書房中,同學們駐足許久,看着牆上懸挂的座右銘,體會先生矢志不渝的理想追求。

活動結束時,兩位老師與同學們進行了深入交流。大家紛紛表示,宋慶齡先生永遠值得緬懷,永遠值得學習。新時代的大學生要傳承先生的愛國情懷,将個人的命運和國家的命運緊密結合,将個人理想融入社會理想,讓青春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火熱實踐中綻放絢麗之花。

(陳婉晴撰稿)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