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1月24日下午,我院“21世紀馬克思主義名家講壇第4講·意識形态專題之三”在線上成功舉辦。上海交通大學講席教授、中央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工程首席專家陳錫喜教授應邀作了題為《從“馬克思主義的中國化”到“開辟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新境界”》的講座。此次講座由院長張志丹教授主持,石書臣教授參加與談。我院全體研究生和部分本科生參加。
講座伊始,陳錫喜教授指出,從“十月革命一聲炮響,給我們送來了馬克思列甯主義”,經過“馬克思主義的中國化”,再到“開辟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新境界”的曆程,既是把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實際相結合的過程,也是進一步發展馬克思主義而使馬克思主義時代化的過程。随後,陳教授分别從以下兩部分對此觀點進行系統深入的闡釋。
第一部分,毛澤東提出“馬克思主義的中國化”的理論根據、實踐根據、内涵、外延。毛澤東提出“馬克思主義的中國化”的理論根據是“具體的馬克思主義”,實踐根據是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解決中國實際問題。毛澤東提出的“馬克思主義的中國化”的内涵包括三個方面:一是“按照中國的特點去應用它”——與中國實際相結合,二是“和民族的特點相結合,經過一定的民族形式”——大衆化,三是“使中國革命豐富的實際馬克思主義化”——實踐基礎上的理論創新。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外延就是兩個結合,即與中國革命實際相結合和與中國建設實際相結合。
第二部分,習近平總書記提出“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命題是對“馬克思主義的中國化”的發展。首先,兩者都是在結合中國實際中把馬克思主義具體化的成果,同時也是把中國實踐的豐富經驗馬克思主義化的成果;其次,兩者都把馬克思主義的運用和發展置于世界坐标體系中;第三,兩者的最終價值目标都是馬克思主義的人類解放;第四,“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是對“馬克思主義的中國化”的進一步發展。
陳教授講座之後,石書臣教授作為本次講座的與談專家進行了發言。石教授表示,陳教授對從“馬克思主義的中國化”到“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的發展邏輯及其深刻内涵進行了非常全面、系統、透徹地講解,體現了陳教授深厚的馬克思主義理論功底,具有很強的學理性、學術性、前沿性、啟發性,對我院師生深入學習黨的二十大精神和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具有重要指導意義。石教授還指出,理解“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要重點把握好以下三點内容:一是要把握好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的本質要求,也就是“為何而化”;二是要把握好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的核心内容,也就是“化什麼”;三是要把握好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的科學方法,也就是“如何化”。
(供稿、供圖:駱柳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