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9日下午,我院“21世紀馬克思主義名家講壇第六講·生态文明專題之二”通過“騰訊會議”平台舉行,南昌大學伟德betvlctor体育官网博士生導師、南昌大學期刊社社長鐘貞山教授應邀作了題為《“社會生态人”新人性假設與人的全面發展》的講座。此次講座由學院副院長耿步健主持,我院部分老師和全體研究生參加。
鐘教授首先闡述了“社會生态人”的含義和意義。他指出,“社會生态人”是為順應生态發展規律,與自然環境和社會環境和諧共生并協同發展的人。當前人與社會對峙的關系時有發生,人與自身關系異化凸顯,提出“社會生态人”這一新人性假設并進行相關研究,對于應對和化解人的社會化生存和發展中面臨的“人性危機”、“生态危機”、“心态危機”的嚴峻挑戰具有重要意義。“社會生态人”這一新概念新表述能從“生态之維”對馬克思關于人的本質是“社會關系的總和”給予有力回應、對于理解“社會生态人”是“片面的人”向“全面發展的人”的一個節點、“社會生态人”人性範式的價值選擇的作用、把現實的人塑造成為具有“社會生态人”人格的人有着重要意義。
其次闡述了“社會生态人”所蘊含的人的本質發展的時代内涵。他指出,從價值哲學的視角探讨人性假設的新發展,以及從人的發展視角來探索人的本質的價值維度,有助于推進社會主義生态人研究的理論邏輯和現實邏輯的統一。他認為,提出“社會生态人”這一人性假設既具有合理性和時代性,也具有學理支撐(即馬克思主義人性觀)與現實依據(新時代生态文明建設),是對“經濟人假設”、“社會人假設”、“理性人假設”等單一向度的人性假設的揚棄。在此基礎上,通過對“社會生态人”人性假設的科學内涵、“社會生态人”的人性發展價值、社會生存價值、思想道德價值、人格塑造的分析闡述,使在座聽衆更加深刻地理解了“社會生态人”的内涵及其在不同領域的價值。
最後指出了“社會生态人”是人的自然性、社會性和生态性的統一,呈現出“平衡和諧與全面發展的統一”“道德實踐與主體間性的統一”“生态精神與道德自律的統一”這三大特征。“社會生态人”這一新人性假設對“人-境和諧共生”狀态下的理想人性進行美好展望,為研究人的全面發展和人性發展提供了新視野,隻有改變和完善人性狀态,才能使人與自然、社會以及自身的問題得到最終解決。
交流互動環節,針對學生提出的“社會生态人如何貫徹新發展理念,推動高質量發展”“社會生态人應該怎樣把握社會規範和個人自由發展這兩方面的平衡”等問題,鐘教授做出了詳細回答。尤其是針對2022級國外馬克思主義研究浦天罡同學提出的“馬克思主義指出,人性中有衆多的非理性因素,那麼當今社會出現的問題是否是由非理性因素導緻的,如果是,我們應該如何利用理性因素推動社會的更好發展”這一問題,鐘老師指出:我們的社會理性、生态理性需要回到人與社會、人與自然的關系中來考慮,如果是非理性狀态,就會出現人性危機,在生活中就會出現人與社會、人與自然關系的失衡,造成不好的結果,所以更要講求和諧的理性。
講座尾聲,賈淑品教授指出鐘老師帶來的講座非常精彩,其講座内容豐富,其中“社會生态人”新人性假設比“生态人”概念更能凸顯人的社會責任,鐘教授把理論建構與人的本質、人的全面發展有機結合起來,既有鮮明的問題導向,同時又将唯物辯證法的科學态度和濃厚的人文情懷相結合,使更多的社會工作者明确自我責任,具有重要的理論與現實價值。院長張志丹對本次的精彩報告表示衷心感謝,并對此次講座進行總結。他指出鐘老師提出的“人性假設”概念具有超前意識,這個概念不是描述性的而是規範性的,對我們當前解決生态問題起到了引領作用。
供稿/截圖:趙夢葉